浅析税收遵从的理论及对税收征管的作用

2021-01-22 15:37:57

近年来,随着税收征管工作的深入发展,纳税评估作为税收征收管理的一项重要手段,在规范纳税人行为、督促纳税人依法纳税、促进征管质量和效率提高等方面,发挥了突出作用。但目前纳税评估工作在提高纳税人税收遵从度上,尚有一些实际的问题,限制了征管水平的进一步提高。华体会官网-首页董事长刘宏先生,就税收遵从的理论及对税收征管的作用做了如下分析:

税收遵从问题至今依然是各国政府和财税学界面对的一大难题。严格说来,有关税收遵从问题的理论研究只有二三十年的历史,国内在这方面的研究还比较薄弱。什么是税收遵从,税收遵从(tax compliance)通常被理解为纳税人是否依照税法履行纳税义务。如果不认真履行或设法逃避这些义务就是税收不遵从。

在国际上,发达国家普遍将促进税收遵从作为税务机关的根本任务。在我国,税收遵从也逐步成为我国税收征管改革的目标。

研究税收遵从的意义:

1、对实际税收不遵从现象予以归纳,对不遵从行为做出科学合理解释,从而深化对不遵从行为的认识,探寻减少不遵从的途径。

2、降低管理风险,提高征管效能,对税收遵从研究有助于提高税收征管立法与制度设计的科学性,进而强化税收遵从,提高征管效率。

3、基于纳税人研究税收问题,改变以往倚重从税务机关角度出发解决问题的思路,着眼于重视纳税人,关注纳税人权利,鼓励更大多数人自愿遵从,将有助于形成尊重和保护纳税人个体利益的社会氛围,有助于改变以往税收关系中忽视纳税人权利、使纳税人处于相对弱势地位的状况。

刘总认为,税法和刑法中对于税收违法行为的法律制裁属于硬管理,通过打击违法行为给人以心理震慑(要是违法就要承担法律责任的)来达到遵从的目的,但对于较轻的不遵守税法,或者说不是故意违法,而是因为不懂或者说不够重视产生的不遵守,更适合运用近年提倡的引导纳税人、提供良好纳税环境等间接促进遵从的方式,走影响主观心理来实现遵从的道路。

税收遵从的类型大致包括:忠诚性遵从、防卫性遵从和制度性遵从。

税收不遵从的分类大致包括:自私性不遵从、无知性不遵从、懒惰性不遵从、情感性不遵从等。

影响税收遵从的主要因素包括:

1、偷逃税能否被税务机关检查发现的概率;

2、税法过于复杂,使纳税人难以遵从;

3、遵从成本过大,会刺激逃税行为发生;

4、年龄、教育、性别、价值取向、风险偏好等;

5、从心理学上分析,不公平的执法会使其逃税行为变为“合理化”;

6、纳税人对政府的满意程度会影响税收遵从度。

对于如何构建协税护税的协同护税体系,刘总认为应该从以下几点入手:

1、政府层面:塑造诚信政府、效率政府和法治政府,率先垂范,强化税收遵从动机

2、法制层面:推进依法治税,推进科学立法、严格执法、公正司法、全民守法

3、社会层面:优化税收环境,加强部门配合,形成协税护税的社会氛围

刘总强调,要切实完善纳税人权益保护体系,完善纳税人权利体系。税务机关按法定程序实施税收征管,不侵害纳税人合法权益;同时完善延期、分期缴税制度,下放延期缴纳税款审批权(县),对补缴税款能力不足纳税人引入分期缴税制度,新增修正申报制度。减轻纳税人负担。增加税收利息(基于基准利率+市场借贷利率考虑)中止加收、不予加收的规定。对主动纠正税收违法行为或者配合税务机关查处税收违法行为的,减免税收利息。降低对纳税人处罚标准,减小行政处罚裁量权。取消先缴税后复议的规定。发挥行政复议主渠道作用,在纳税上发生的争议,取消先缴税后复议的规定。同时复议机关维持原处理决定的,纳税人须支付税收利息。引进预约裁定制度。纳税人可以就其预期未来发生、有重要经济利益关系的特定复杂事项向税务机关申请预约裁定。纳税人遵从预约裁定而出现未缴或少缴税款的,免除缴纳责任。

刘总最后指出,努力提高纳税人的税收遵从水平是一项系统工程,一方面,要增强税收强制性,提高纳税人“服从税法”的“他律”水平;另一方面,应从纳税人角度出发,树立为纳税人服务的意识,有效保障纳税人权益,进一步提高纳税人“遵从税法”的“自律”水平,当每个纳税人都自发、主动的去遵守税法,就会实现理想中的“公平、有序、高效的税收秩序”,逐步推动纳税人与税务机关间的良性信用互动关系,实现和谐社会所要求的诚信税收氛围。


本文部分观点来源于网络

上一篇:区块链技术在电子商务领域的应用     下一篇:热烈庆祝东港瑞宏入选2020年北京市新技术新产品(服务)名单